荷红叶绿、鱼翔浅底,夏日时节的洪湖公园迎来了景色最美的时候。你可能很难想象,在这处公园下方居然“藏着”一座水质净化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由深圳市属国企深圳环水集团建设运营的洪湖水质净化厂,深入了解中国水处理实践中的创新与进步。
洪湖水质净化厂选址于深圳市罗湖区洪湖公园西北角的洪湖水质净化厂,占地约3.24公顷,总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肩负着罗湖区笋岗、清水河等片区的污水处理重任,为深圳河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提供了重要保障。项目投入运营至今,已获得水利部第四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广东省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全球知名建筑设计大奖Architizer A+Awards 2023年度“建筑+景观”类别的专业评审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洪湖水质净化厂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对标行业高标准,充分借鉴吸收水处理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对除臭、降噪、优水、美景等作了全方位谋划,采用“全地下式”双层框架结构设计,打造“升级版”水质净化厂。
如今,洪湖水质净化厂以“一厂一园一馆一廊”为特色,还荷塘于公园,予生态以民众,实现了“让风井变风景”“让清涟变青莲”“让荷美变和美”三大愿景,打造出一个有主题、有文化、有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
不仅如此,洪湖水质净化厂还将地下工厂生产区展廊建造成科普基地,参观者可通过参观体验,了解治水及再生水回用技术,学习节水知识,真正实现厂城相融、人水和谐。自深圳荷水文化科普基地开园以来,参观打卡游客络绎不绝。2023年累计接待参观343批次,参观游客量达10590人次。
地上秀美公园,地下“净水先锋”
作为深圳“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洪湖水质净化厂的“真身”虽然完美“隐身”于地下,其拥有的专业实力却不容小觑。
一是技术先进。洪湖水质净化厂采用当前水处理行业先进的“MBR膜过滤技术”,出水水质远优于国家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将易产生噪声的设备放置于专用设备房内,通过吸音吊顶、吸音墙面和隔音门窗等消音措施进行降噪,在公园漫步实现了“体感无声”。厂区实施“全封闭式”收集、处理臭气,经深圳自主研发设备处理,出气污染物浓度远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地面公园实现了“人感无臭”。
二是智慧赋能。通过科技创新,洪湖水质净化厂成为国内首座5G覆盖全地下水质净化厂、深圳首座市政污水领域5G新基建示范基地。通过人、机、物全面连接,各生产要素间高效协同,一座全程自动化、运行数字化、决策智能化的标杆型智慧厂站全面建成,生产、运营及监控过程均可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值守,实现工艺稳定、节能降耗的目标。
三是人水和谐。通过理念创新,洪湖水质净化厂以“水文化”为工程灵魂,将厂区的除臭塔和通风井消隐设计成“网红”打卡点“荷花塔”,将水质净化厂的出水改造成地面公园滞洪区的小瀑布、小溪汀步以及青莲湿地,将地下工厂生产区展廊改造成科普学习基地,提供休闲文体公园面积近3万平方米。
提高“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洪湖水质净化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己任,致力于成为集空间集约利用、跨界融合开发、多废协同处理、资源能源循环、全方位智慧化管控、新技术创新应用和设施公众化共享等于一身的城市有机体。
空间集约利用的倡导者。洪湖水质净化厂厂区原规划用地为9公顷,通过各种处理单元高效集约布置,地下厂区实际占地面积仅为1.6公顷,管理用房0.15公顷,仅占规划用地控制指标的19.4%,远低于国内相同处理规模的水质净化厂,土地利用率更高、集约化程度更强。此外,由于办公区及生产厂区均位于地下,还减少了部分降温、除臭等能耗需求,碳排放也大幅减少。
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者。厂区通过屋面、园路透水铺装、设置生态草沟及雨水蓄水模块,同时利用公园与绿地的景观水体,打造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面源污染负荷削弱率达到53%。
多废协同处理的推动者。厂区排放的剩余污泥由深圳环水集团下属深圳市深水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统一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低温冷凝干化为核心的处理系统,将含水率约98%的原泥处理至含水率低于40%,大幅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降低后端处置的难度与成本。
智慧化管控的传播者。厂区创新采用分区智慧照明控制,通过影像识别控制厂区照明灯开关时间和亮度,无人时设置为10%的亮度,有人时设置为80%的亮度,年节约电量约63.59万千瓦时。
洪湖水质净化厂是深圳环水集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深圳环水集团将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水务工程提质增效,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工程,助力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其他媒体,不代表本网点观点和立场。